1.(單選題) 城市文學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為主要表現對象的文學,其內容圍繞凸現城市特點這一中心向不同層面展開,具體包括勾勒城市風貌,書寫城市印象,表現異于鄉村的都市生活形態,彰顯物質欲望,描寫個體都市體驗以及刻畫各類市民形象等。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屬于城市文學的是:
A.《黃油烙餅》以中國20世紀60年代廣大農村推行“大煉鋼鐵”運動為背景,描寫了蕭勝一家在饑餓年代里的故事
B.《蒲柳人家》通過一個六歲兒童何滿子的視角,生動地描述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在冀東北農村的深入開展
C.《奇跡之城》以巴塞羅那城1888年度和1929年度兩屆世界博覽會為背景,全景式地展現了巴塞羅那城市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作品對城市與人之間的關系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D.《秦腔》以兩條線展開,一條線是秦腔戲曲,一條線是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這兩條線相互糾結,在一個叫清風街的村莊里演變著近三十年的歷史
2.(單選題) 表面兄弟,意思為表面上稱兄道弟,看似友好,實則陽奉陰違,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朋友間的友情,或者是表面上你拿他當兄弟,但他內心不和你來往,沒拿你當兄弟看待。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不屬于表面兄弟的是:
A.同部門的同事經常一起吃飯、逛街,但到升職時,紛紛和上司打別人的小報告
B.甲和乙是發小,成績都很優秀,但學習上總是暗暗較勁,都要爭年級第一
C.小琪和小莉是好姐妹,但小琪總是和別人一起在背后議論小莉,說她的壞話
D.丙和丁經常一起打球,在一次預選賽中,丙故意撞倒丁,使其受傷失去晉級機會
3.(單選題) 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情形。間接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換而言之,預見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間接故意。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正確的是:
A.李某發現對面開來一輛長途客運汽車,于是起了惡作劇的念頭。等汽車與他交匯時,用手抓起一把石灰往汽車扔去,造成一位乘客受傷,李某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犯罪
B.婦產科護士宋某值班時,一新生嬰兒啼哭不止,宋某為了止住其哭鬧,將棉被蓋住嬰兒頭部,半小時后,該嬰兒已無呼吸,宋某的行為屬于直接故意犯罪
C.某長途司機尹某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在高速上超速行駛,他認為自己車技高超,不會發生意外,后由于車速過快發生事故,導致多位乘客受傷,尹某的的行為屬于直接故意犯罪
D.王某患有產后抑郁癥,情緒低落,帶著兩個嬰兒跳樓尋短見,在墜樓時將一名路人砸傷成高位截癱,王某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犯罪
4.(單選題) 周末企業家,指不放棄安穩的正式工作,充分有效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兼職自由職業以賺得業余收入的人。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屬于周末企業家的是:
A.小珍周一至周五在學生事務中心勤工儉學,周末出去做家教,賺取生活費和學費
B.小珠不定期更新小說并在網站上連載賺稿費,最近她畫的插畫也受到網友的喜愛
C.小德辭去了安穩的稅務局工作,開了一家私房甜品店,招攬了很多回頭客
D.小善是語文教師,但她從小愛唱歌,于是在周末和樂隊一起參加公益或商業演出
5.(單選題) 基本歸因錯誤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后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贊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贊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不符合基本歸因錯誤的是:
A.小龐認為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助,只要發現不合常規,他就認為這個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B.小倩借了小舟的東西沒有如期歸還,小舟就認定小倩是個不講信用的人,但事實上小倩是因為趕項目而沒有時間歸還
C.小兵找班主任請病假,班主任沒有同意,因為小兵沒有出具醫生開具的病假條
D.銷售人員小晶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更傾向于認為是由于小晶的懶惰而不是競爭對手實力強
1.正確答案:C【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第二步,找關鍵信息。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為主要表現對象的文學。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描寫的是農村的生活,不符合定義,排除;
B項:以冀東北農村和農民的生活為表現對象,不符合定義,排除;
C項:展現了巴塞羅那城市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符合定義;
D項:描寫的是清風街這一村莊里近三十年的歷史,不符合定義,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
2.正確答案:B【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俦砻嫔戏Q兄道弟,看似友好;
?、趯崉t陽奉陰違,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朋友間的友情;
?、蹆刃牟缓湍銇硗?,沒拿你當兄弟看待。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經常一起吃飯、逛街,說明表面友好,到升職時,打小報告,屬于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朋友間的友情,符合定義;
B項:發小說明關系友好,學習上爭第一,是正常的競爭,不屬于為了利益犧牲友情,不符合定義;
C項:好姐妹說明表面友好,背后說她的壞話,屬于內心沒當朋友看待,符合定義;
D項:經常一起打球,說明表面友好,故意撞倒丁,使其受傷失去晉級機會,屬于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朋友間的友情,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B選項。
3.正確答案:A【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僦苯庸室夥缸?,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情形;
?、陂g接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李某惡作劇,說明其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實施并造成乘客受傷,符合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符合間接故意犯罪,正確;
B項:宋某為了止住嬰兒哭鬧,導致嬰兒死亡,她的目的不是殺死嬰兒,不符合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不符合直接故意犯罪,錯誤;
C項:尹某超速導致乘客受傷,他的目的不是讓乘客受傷,不符合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不符合直接故意犯罪,錯誤;
D項:王某自殺時砸傷路人,她在跳樓時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不屬于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不符合間接故意犯罪,錯誤。
因此,選擇A選項。
4.正確答案:D【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俨环艞壈卜€的正式工作;
?、诶弥苣┑乳e暇時間;
?、奂媛氉杂陕殬I以賺得業余收入。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勤工儉學,不屬于正式工作,不符合定義;
B項:賺稿費、畫插畫,未體現是否有正式工作,不符合定義;
C項:辭去工作,不符合①,不符合定義;
D項:語文教師,屬于不放棄安穩的正式工作,周末演出屬于在閑暇時間賺得收入,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D選項。
5.正確答案:C【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認為這個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符合“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符合定義,排除;
B項:“認定小倩是個不講信用的人”符合“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符合定義,排除;
C項:“因為小兵沒有出具醫生開具的病假條”不符合“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不符合定義;
D項:“銷售經理更傾向于認為是由于小晶的懶惰而不是競爭對手實力強”符合“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符合定義,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
手機掃一掃 加入公考提醒平臺 |
![]() |
|